1、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
银监会有明文规定,银行所售理财产品必须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进行登记备案,未登记的理财产品一律不得发售。
登记备案后的产品都具有一个独立的产品登记编码,投资者可凭产品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相关信息。产品信息包含产品名称、登记编码、发行机构、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类型以及风险等级等信息。
如果投资者查询不到某产品的登记编码,或在中国理财网上找不到相关信息,那么极有可能是虚假理财产品。
2、拒绝利益诱惑
利益诱惑包括高额投资回报、礼品赠送等,投资预期收益与风险一定是呈正比的,预期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高,不存在天上掉馅饼的可能,因此要理性对待高额回报。
有些银行会赠送大米、食用油等优惠活动,再加上理财经理的游说,年龄稍大的投资者很容易被打动,难免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
3、区分银行自销产品和代销产品
银行自销产品的理财合同中会盖有该银行的公章,且在产品购买过程中会进行录像和录音,确保投资者已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和风险,避免出现飞单的情况。
所有虚假理财产品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特征:高收益。在金融行业,高收益和高风险是并存的,虚假理财产品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主要利用的还是投资者贪图高收益的心理。从3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5%,各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都在5%上下。大部分虚假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率都在10%以上,甚至部分理财产品鼓吹的收益率20%以上。天上不会掉馅饼,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鼓吹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要心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