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万象3月30日电 通讯:中资公司“茶叶经”助力老挝茶农精准脱贫
新华社记者章建华
4年来,24岁的乔伊已经习惯在每年6月雨季到来前乘坐中国公司的“采茶专车”到老挝南部波罗芬高原上的茶园采茶。他说,在附近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挣大约150万至200万基普(约合820元至1090元人民币),采茶的收入则高得多,越来越多村民来采茶。
3月24日,附近村民在老挝南部波罗芬高原上的36庄园茶园采茶。新华社发(凯乔摄)
中资公司老挝36庄园有限公司近年来在老挝南部高原开发当地古茶树资源,以中国工艺制茶,依靠茶产业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30岁的赛伊是公司园丁,已负责茶园管理4年。他说,相比以前在咖啡园工作,这里收入高,生活条件也好很多。
8年前,老挝36庄园有限公司在波罗芬高原发现了古茶树,将其保护性迁移至占地150公顷的茶园,建起当地最大的茶林、茶厂,把原生态茶推向市场。
让这两位老挝年轻人开心的不只是收入多了,公司的产业化发展也令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3月25日,工作人员在老挝南部波罗芬高原上的36庄园茶厂收购茶叶。新华社发(凯乔摄)
乔伊说,以前本地茶卖到外地加工,价格不高。现在中国公司在当地制茶,做品牌,把茶园经营得很好。赛伊说,种茶过程中从未用农药、化肥,产品属于原生态、纯野生,这种有机种植令人满意。
从1999年开始就担任茶园所在村村长的坎占对记者说,村里以前经济发展非常落后,50%到60%农户是贫困户。当地不重视茶树,36庄园来之后以较高价格收购茶叶,村民纷纷转种茶树,不断扩大茶树种植规模。
“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之前村民日收入大概是5万基普,36庄园来之后,日收入超过10万基普。这几年村里变化非常大,现在有133户家庭,贫困户只有四五户了。”坎占说。
茶厂厂长胡小峰介绍,公司结合当地茶叶特点和中国工艺,不仅制作自己茶园的茶,还鼓励附近村民种植茶树,由茶厂收购村民的茶叶。
“这几年当地百姓靠卖茶,新房子都盖起来了。”胡小峰说,这样的精准扶贫,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3月25日,工作人员在老挝南部波罗芬高原上的36庄园茶厂制茶。新华社发(凯乔摄)
这家中资公司的“茶叶经”赢得老方关注和赞誉。
“36庄园来到巴松县后,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帮助当地百姓脱贫,”巴松县县长皮蓬对记者说,“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的减贫政策,并尝试着将其运用到巴松县的减贫工作中。自从36庄园来到巴松县,我们就鼓励百姓提供用地、劳动力,庄园则提供技术、资本和市场,现在这个项目已成功帮助大部分村民脱贫。”
占巴塞省工业与贸易厅厅长本雅德对记者表示,老中两国也在不断地交流减贫经验。36庄园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让当地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