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经济 >

“黑科技”闪耀的背后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深化产学研力量支撑

南方网讯(记者/谢伟东)12月11日,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开幕。除了引人瞩目的各界科技大咖的主题演讲和访谈外,现场的其他科技元素也让人总是眼前一亮。比如,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主席理查德·约翰·罗伯茨爵士(Sir Richard John Roberts)在3D全息光子屏上发表视频演讲,宛若真人亲临现场。在会场内外穿行时,总能看到一排排由广州市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智能雾化消毒机器人举着喷洒设备,沿着规划路线,走遍会场每一个角落完成消毒。

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约翰·罗伯茨爵士借助裸眼3D全息光子屏技术,宛若真人“亲临”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办方供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具有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等发展优势。广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土壤为形成这一创新共同体提供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坚持“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方向,越来越多的“黑科技”从研究院和实验室走出来,走进城市、走进家庭。针对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这一热点课题,参与论坛的专家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期望。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需要激发更多尝试

产学研一体化意味着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融合走向深入,需要更加开放的思路和各界的积极参与,尤其是港澳的企业、高校、机构的潜力要被进一步释放,以此发挥内地与港澳、多方主体在产学研方面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共赢。目前正在加快建设的港科大(广州)一直以来被视为参与大湾区产学研创新的重要新势力。参与论坛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校长倪明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港科大(广州)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知识转移创新,用新的科研成果、新技术的诞生,孵化出新的产业。他指出,科技成果转化确实难度很大,早期的老师们讲课非常好,科研水平非常高,更多学生毕业后想到的是继续深造,但如今,港科大(广州)将更有底气支持学生们创业,谈到这种观念上的改变,倪明选表示大疆的成功在其中影响很大。“2006年,汪滔等人创立了大疆,他们后来的成功对我们港科大整个学校的影响蛮大的。很多毕业生发现,深造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创业也可能是一条出路。更多年轻人敢于去尝试做新的东西。”倪明选还透露,港科大孵化了数百家独角兽企业,不只是大疆无人机,还有云洲智能无人船。未来,“香港科技大学2.0”将在知识转移创新方面重点发力,用新的科研成果孵化新的产业。而他也很高兴看到包括广州在内的很多地方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生态环境,而学校也需要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们进行培养,为学生们提供更优异的条件。

产学研一体化将让更多成果落地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需要坚实的科技基础作为支撑,要以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建成的如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国散裂中子源、国家超算(广州、深圳)中心、国家基因组库、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研究装置、强流离子加速装置等,未来还将瞄准信息、生命、材料、海洋、能源等重点学科领域,生物岛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的打造也逐步走向深化,使粤港澳大湾区的原始创新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朱世平在论坛中接受采访时表示,他非常喜欢大湾区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文化,还在深圳建设了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并且与很多企业有深入合作。但他同时也表示,国内在科研实力方面越来越强,但在产业化课题上还需加强研究。据悉,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在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形成以广深港、广珠澳“两廊”为主骨架的大湾区创新布局,目前已推动走廊26个重点创新平台建设,逐步构建“串珠成链”发展格局,建设20多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省实验室建设。为让创新集群进一步为经济发展助力,大湾区未来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

把科研放在离市场更近的地方

大湾区产学研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势头迅猛,也势必吸引到更多来自市场前沿的关注。作为本次大湾区科学论坛的唯一一场特色活动,12月7日举行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特色活动湾区科创峰会上,科研龙头牵手科技巨头、龙头企业搭配中小企业、企业与高校共建科研能力的“共享创新”被反复提及。粤港澳三地在教育、科研、产业等领域加强联动、融通,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在峰会上,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等专家提出,深入构建企业联动机制,谋求大湾区长远发展,“共享创新”是一个重要思路,即科研龙头牵手科技巨头、龙头企业搭配中小企业、企业与高校共建科研能力等。“把科研放在离市场更近的地方,真正实现‘研究赋能市场—市场反哺科研’的正向循环和利益共享的创新链条。”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建议,推动共享创新,要做到科创要素的共享,打造创新环境友好的创业湾区,例如实现科研人才在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双栖”、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打通科研机构和企业“旋转门”等,以推动形成各方基础科研力量联合之势。

综合各界共识,推动产业的发展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和最终归宿。大湾区更要着力发挥产学研独特优势,共享创新,协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打造“湾区科创共同体”,充分发挥腾讯、华为等湾区科技龙头企业“先强带后强”作用,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 产学研 力量 粤港澳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台州2023年中考录取日程安排公布
进口“五联疫苗”突破600元/支 国产替...
瓦格纳雇佣兵集团人员已从俄罗斯南部两...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三轮谈判在云南...
跨境电商年进出口规模首超2万亿元 为外...
房山区2023年幼儿园秋季小班招生即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