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经济 >

助推广东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链闭环

从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到天舟三号“太空快递”成功发射,今年中国航天“热度值”不断上升。近年来,广东加速在航空航天产业布局。《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打造集卫星芯片、终端、关键元器件制造为一体的卫星装备产业集聚区。

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该企业正在广州南沙建设中科空天产业基地,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30发运载火箭,将成为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广东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卫星应用机构和企业,在商业航天方面正逐渐形成产业链闭环。

南方日报:目前,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在广州南沙建设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进展如何,将为广东加速航空航天产业布局发挥怎样的作用?

胡小伟: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宇航”)是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航天企业,致力于太空科技探索和系列化空天飞行器的研发集成、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宇航发射服务。

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于去年9月28日在广州南沙破土动工,基地主要以运载火箭批量化生产、试验、总装测试以及发射为核心业务定位,在发射运载服务业中属于产业龙头,能够对上下游企业起到有力带动作用。

这个基地将牵引运载火箭研制、宇航动力、卫星研制等高端装备制造资源,测控运维、发射服务、关键部件等上下游相关的宇航企业落地,将助力南沙区、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形成广东省商业航天的聚集高地,打造我国商业航天新的增长极。

产业园区总体规划600亩,其中首期建设100亩,计划2022年8月份竣工投产,目前主体建筑工程已经完成了75%。该基地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运载火箭30发。这些火箭将为中国商业航天卫星发射尤其是低轨中大型星座的发射任务提供有力的入轨工具,将成为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南方日报: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的区域选择会考虑哪些条件,最终为何会选择广州南沙?

胡小伟:首先,航天产业是一个高技术的行业,需要较强的产品配套、丰富的高技术人才,南沙乃至广东高端装备制造业发达,特别是通讯电子、软件等方面实力基础雄厚,这为广东商业航天的制造发展创造了契机,对我们后续研发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航天航空产业如果要布局商业领域,必须考虑市场经济发展及营商环境建设。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我们有信心快速形成全新产业链。当前,广东在卫星研发、制造等领域发展迅速,但产业链缺少了发射环节。我们的基地落地建成以后,能够形成一个闭环,就能助推广东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链闭环。

此外,海南发射场或将成为广东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助推器。火箭在南沙基地生产出来后,无论是走海运发往海南的发射基地,还是执行海上发射任务,都能极大提高火箭产品的运输效率。

南方日报:航天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链条属于怎样的环节,能够为广东制造业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带来怎样的作用?

胡小伟:宇航发射是一个带动型产业,与上游卫星研发制造,下游的宇航动力发动机、轨道测控等环节聚合形成一个产业链。产业升级的提升主要在于技术创新与管理模式创新。

过去运载火箭采取的是定制化生产,我们现在提出工业化、产业化生产。火箭是比较精密复杂的产品,如果要大规模推向市场,必须进行产业化。广东的制造业发达,在批量化生产上有自己的技术组织模式。

同时,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包括流程管理、质量管理等是航空航天产业的管理经验。我们通过与上下游的交流把这些管理方法移植到相关企业,提升广东制造业管理优势。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批量化、产品化是市场的必然。以往提倡“定制化”,是因为卫星发射量比较少。在航天发展历史过程中,我们国家的基础工业比较薄弱,必须形成专业化、封闭式的产业链条,才能够解决质量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国内公布的卫星星座数量越来越多。我们判断这两三年火箭发射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必须要形成批量化的生产能力才能抢占市场先机。

南方日报:大湾区当前正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高科技的航天产业,未来如何与大湾区的科研力量产生联动?

胡小伟:航天从历史发展来看,很多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己的研究。这也是广东的另一个优势,航空航天产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等特性。要发展这一产业,从科研基础、工业基础到区位优势、产业环境,缺一不可。

中科宇航作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空天飞行科技领域的成果转化平台,我们将大力配合中国科学院在南沙的整体战略布局。

现在南沙正在以中科宇航项目为龙头,以高超声速风洞等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全力打造空天产业园区,协同南沙科学城拓展在“深空”领域的布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承载区。我们可以使用这些科技基础设施来做实验,进而在产业园进行成果转化。

我们现在研制的运载火箭具备1.5吨的运载能力,通过总体技术和供应链优化在成本方面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此外,我们的项目建成后也有对公众开放的科研区域。公众只需要通过预约方式、按照预定参观通道,就可以现场参观运载火箭和卫星的研发、生产和发射过程。

■延伸

大国重器何以成为广东智造发动机

近几年,在广东,从一批大科学装置和科技基础设施落地、使用,到布局建设三批10家广东省实验室,从科创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到5G、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技术茁壮生长。

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大科学装置特有的人才集聚、技术溢出等效应,会对当地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高新技术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摇篮,大大提升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近年来,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10多家国家级大院大所来广东落地,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一批国内外、香港知名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新建校区……一系列落子布局,为广东在电子信息、材料科学等前沿必争领域新增了一批创新源头。这无疑与广东省近年来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密不可分,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息息相关。

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海格通信·北斗产业园、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肇庆国腾量子等多个布局大湾区内的重要科学平台与大科学装置,实地感受世界级科学平台与装置建设、运行第一线,感受“国之重器”的巨大能量:我们见证了这些重要的科技设施,正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为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为广东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了宝贵资源。我们期待着这些大科学装置在基础研究、源头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等方面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成为推动广东智造发展的重要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黄颖川 柳时强

关键词: 闭环 广东 产业链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台州2023年中考录取日程安排公布
进口“五联疫苗”突破600元/支 国产替...
瓦格纳雇佣兵集团人员已从俄罗斯南部两...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三轮谈判在云南...
跨境电商年进出口规模首超2万亿元 为外...
房山区2023年幼儿园秋季小班招生即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