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广州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特别是在应用领域很扎实。”中国工程院李立浧院士评价道。当前,广州正努力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和广东省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为构建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日,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上,广州市人民政府牵头主办了智慧城市建设专题论坛。院士专家及来自广州、杭州、青岛、武汉等城市的数据管理部门代表,就智慧城市建设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资产
建设智慧城市,硬件设施很重要。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数据是重要的资产。“我们通过数据融合以及结合城市大脑,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邬贺铨说。
邬贺铨认为,感知城市、数字城市、宽带城市、无线城市,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创新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绿色城市、平安城市等是智慧城市的应有之义。
李立浧结合其深耕的电力领域指出,数字电网关键是数字和数据。广州数字电网的海量数据如何组合成有意义的系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目前很多数据是平均数据,今后要获取的是即时数据,即某一个时刻的数据。这样,数据准确率会更高,更能判断数据的状态和它对应的事物。”李立浧说。
电力是重要的“城市生命线”,数字电网是“城市生命线”的系统保证。当前,广州市的电网负荷突破了2000万千瓦。近年来,广州在数字电网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观察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情况,电力数据是最准确的参考指标。
展望未来,李立浧表示,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一步突破,广州可以通过数字电网的数据,在预测未来发展方面,做得更精确、更深入、更广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同样认为,“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业务模式要从供给侧主导转向以人民为中心,实现C2C(Citizen to City)、C2G(Citizen to Government)。
“智慧城市不是每个部门、每个行业智慧化后加在一起。”单志广谈到,未来智慧化建设在自身条线做好的同时,也要处理好相关之间的接口关系,以及不同业务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相互之间的“握手关系”和“握手能力”才是智慧城市的真正效力。
在此方面,广州已有较好实践。住建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于静结合广州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谈道,广州打造了特色应用场景。“以CIM平台为基础,广州打造出一网通办、全市通办的穗好办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管城市运维中枢。”于静说。
广州于全国率先推出12345政务服务
广州的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已久,其中有不少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例如,广州市政府服务热线12345每年会有超过2000万话务量。以往,市民诉求会被转给相应部门,一单一单进行处理。然而,这样既消耗人力又拖累效率。
“现在,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市民诉求之间的联系,能够实现串联分析。”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谢明指出,这样既可以发现单一事件处理过程中不易发现的问题,又能更系统地发现、化解城市的痛点堵点难点。
如今,2014年广州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12345政务服务,现已成为国家标准,并在全国推广。作为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人的超大城市,广州的智慧城市治理方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参考样本。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贵达点赞了广州经验,同时介绍了武汉的工作举措。今年,武汉市出台了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同时联合了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推动数据跨区域流通,提升公共数据的开放水平,促进城市圈数字经济的发展。
杭州则在党政机关整体实现了“智治”,具体表现为“一表通”。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徐青山介绍“城市大脑”时提到,杭州通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通13个省市书院系统,将人房企事物全面贯通。
“我们还建设了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地址库、空间地理信息库,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穿、数据协同的体系。”徐青山说,该市上城区在工作模式上打造了“一入口、一来源、一张表、一次录入”的基础数据采集管理平台。
作为环渤海经济体的一环,青岛的智慧城市建设颇具代表性。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张万波表示,该市致力推动城市“慧”思考、产业“慧”融合、社会“慧”协同。例如,青岛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吸引了阿里等众多互联网企业入驻,实现了市内主要道路,高铁、高速等协同。
南方日报记者 李鹏程 黄舒旻 通讯员 穗政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