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经济 >

广州全面推行河长制5周年 奋力谱写岭南人水和谐新华章

南方网(记者/汤文诗 通讯员/赵雪峰)近五年,广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深入打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了提升广州水环境质量,早在2014年,广州就在纳入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的51条河涌试点设立河长。2016年在全市启动河长制工作后,2017至2018年,又根据国家《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分别在全省率先出台《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广州市湖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工作升级提档。2019年,广州市统计局据民调显示,“黑臭河涌治理”在建设美丽宜居花城各项工作中成效最为显著。

广州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岭南特色的特大型城市治水思路:不清淤、不调水、不建闸、不调蓄、不搞人工化生态修复、不提标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到准Ⅳ类、不在污水处理厂设置初雨处理设施等7种做法。实行12345治水路线: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1套机制”为统领,按照网格化治水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的“2套网格”划分落细作战单元,深入“3个源头”治理(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全面实施“4洗”(洗楼、洗井、洗管、洗河)和 “5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水面漂浮物、底泥污染物、河湖障碍物、涉河违法建设)专项行动。

珠江江畔白鹭飞。通讯员供图

夯实基础,全面完善河湖长制组织架构

完善河长制顶层设计,成立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纪委监委、组织、宣传、发改、农业、水务、环境、工信、城管等以及各区政府共计31个成员单位。

充实河长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成立市河长制办公室,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设置专职副主任,由市水务局一名市管干部担任;从20个市直单位抽调人员50多人组成综合调研、排水单元达标、工程督办、污染防控、新闻宣传、监督问责组等6个工作组,各组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设置5个流域管理事务中心,内设河长制事务处,承担流域河长制日常工作。

印发《关于加强河长制工作日常管理的若干措施》,对请示报告、信息报送、会务、交办、污染查控等工作明确了11条措施,有效地加强了河长办的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

五大机制,保障河长制高效运行

建立健全五大工作机制,形成河长制闭环管理,实现了河长制“管水”与“管人”系统措施的落地,有效保障河湖管理、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河长责任”机制。以责为纲,厘清责任边界,2017年出台的《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将四套领导班子纳入河长制责任体系中,由市委书记担任市级第一总河长、市长担任市总河长。同时,在原3200名四级河长基础上,创新向上延伸设置9大流域市级河长,向下延伸设置网格长(员),细化河长职责,拧紧责任链条,形成了“总河长—流域河长—市级河长—区级河长—镇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网格员)”的多级治水体系。建立河长制述职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广州市河(湖)长制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和统筹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全面落地见效。二是“发现问题”机制。推行网格化治水,依托全市19660个标准基础网格,设置18441名网格员(长),严格源头管控,以每季度为一轮开展网格内污染源排查,以“绣花”功夫落实“流域为体系、网格为单元”治水工作。开通广州治水投诉微信公众号,2017年以来,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治水投诉,其中“共筑清水梦”微信公众号共受理市民投诉3.9万宗,累计发放奖励红包8010个,奖励金额6.45万元;违法排水有奖举报公众号收到举报线索1.2万宗,查获违法排水行为4987宗,发放奖金超171万元。三是“解决问题”机制。强化市河长办牵头抓总职能,聚焦问题整改,避免推诿扯皮。实施“河长吹哨、部门报到”,对河长发现上报的问题,分门别类交由水务、工信、生态环境、城管、农业、住建等部门牵头落实整改,限期报告核查整改情况,重难点问题实行跟踪督办、专人专责。创新推行“河湖警长制”,将公安机关纳入河长制体系,设置市、区、镇、村四级河湖警长,为水环境治理工作保驾护航。四是“监督考核”机制。以督促实,全面推动河湖问题整改。建立河长考核、人大、政协、社会监督等制度,派驻专项工作组下沉指导,强化对河长、部门履职的监督检查,确保重点任务落实。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对河长履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河长履职不到位情况,及时进行谈话提醒。五是“激励问责”机制。以责任追究为硬约束,让河长制“长牙齿”,把河长制就是责任制落到实处。印发实施《广州市水环境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2017年以来,广州市、区两级对553名不正确履职河长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累计为表现突出的91名拟提拔或重用的河长出具了河长履职评价意见,供组织部门作为重要参考,解决“干不好怎么办”问题。

创新服务,提升河长履职能力

积极探索提升各级河长的履职能力的途径和路线,多形式全方位的“服务河长”措施,有效解决河长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一是用简明生动的漫画告诉河长“干什么”。编印15册河长系列漫画,以生动形象、简明、趣味的插画,对河长制文件要求和内容进行解读。整理我市河湖长制工作和水环境治理实践总结成果,形成《广州市河长学习材料(第一期)》(共4册)印发学习。二是针对性培训助力河长成治水“内行人”。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了同一问题专题座谈、同一河段连带培训、基层河长现场培训、区级河长送教上门等小规模化、针对性强、形式灵活多样的河长培训形式,引导河长从“形式履职”向“内容履职、成效履职”转变。2019年至今,共计开展各类培训51场,培训各级河长、河长办人员5235余人次。三是建立线上学习平台让培训“多样化”。开发了“共筑清水梦”微信小程序,打造“全民知水”“全民治水”“全民乐水”三个版块。举办直播授课15场,累计观看2.3万人次,观看总时长81.3万分钟。

掌上治水,大数据支撑河长制提档升级

全省首创广州河长APP,实现了全市河长全串接、市内河段全覆盖、相关职能部门全整合,实现了河长巡河、问题交办、实时监控、事务处理、指令下达、统计分析、信息查询、沟通交流等功能。

搭建了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PC端、APP端、微信端、电话端、门户网站端”五位一体的全新监管平台。其中PC端让各级河长办及时掌握全市3000多个河长履职过程、成效及其管辖的1431条河涌情况;APP端则能让河长实时掌握自己的履职情况,做到自我监管;微信端、电话端是让市民群众更直接参与治水,通过上报河涌问题、河长履职问题,实时监督河长履职;门户网站定时发布相关河涌、河长的管理信息,让广大市民群众与河长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治水动态及河长履职要求。五位一体监管平台建成后,促进广州河长制管理范围、履职过程、业务信息全覆盖。全市河长巡河累计242余万次,推动解决问题18余万个。

科学部署,扎实推进广州千里碧道建设

广州市因地制宜,基于已有滨水绿道,开展碧道建设,优先贯通水岸空间,完善便民设施,实现碧道、绿道、古驿道、慢行道互联互通、成网成片,满足人们水岸游憩的基本需求。突出生态优先、安全优先、骨干优先,实现“碧道+污染治理”、“碧道+堤防整治” 、“碧道+海绵城市”、“碧道+文化传承”、“碧道+全民运动”、“碧道+乡村振兴”、“碧道+产业群落”等多元素融合,统筹治水治岸治城,助推碧道发挥多重效益。

目前,各区已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碧道,如第一条共同缔造碧道—鸭洞河碧道,第一条生态修复碧道—海珠湿地碧道,第一条水岸共治碧道—增江碧道,第一条产城融合碧道—蕉门河碧道,第一条乡村振兴碧道—大源支流碧道等,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 80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进口“五联疫苗”突破600元/支 国产替...
瓦格纳雇佣兵集团人员已从俄罗斯南部两...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三轮谈判在云南...
跨境电商年进出口规模首超2万亿元 为外...
房山区2023年幼儿园秋季小班招生即将开...
有村竜太朗(对于有村竜太朗简单介绍)-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