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美行业迅速发展,企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求美者数量不断增加,有效监管迫在眉睫”。13日,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田亚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接连发生的医美事故,让医美行业多次以“不太光彩”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
2019年7月5日,一位女性消费者在大连艺星医疗美容医院进行隆胸手术后死亡。
8月18日,28岁的女护士在接受抽脂隆额整容手术后死亡。死者家属表示,涉事机构无相应手术资质。
尽管年轻女孩命丧整形手术台,但追求“美”的人们仍前赴后继进入医美机构,由此催生国内巨大的医美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仅为780亿元,及至2018年,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220亿元。
与市场规模“齐头并进”的还有投诉数量。
三年间,全国医美投诉上升了10多倍。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共收到关于医美行业的投诉483件,2018年投诉统计数据则已达到5427件。2019年上半年,医美投诉达3535件。
近些年,非法医美事件频见于报端和网络,无论是行业还是医美从业者,都渴望政府的“手”能尽快有效行动起来。
14日,一位接近卫建委的行业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正在修订,有望2020年发布。
“原卫生部颁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已施行超过十多年了。很多标准都已不再适应目前的医美行业现状。”上述行业人士说道。
接受采访的诸多医美机构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行业秩序亟须清理整顿。
“我们更期盼的是整个行业更加规范化。”一位民营医美机构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行业乱象亟待强监管
非医疗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治疗,非正规培训的非专业医师,非合格的医疗美容产品,“三非”问题一直萦绕在医美行业头顶,加之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美行业直到目前也一直被冠以“野蛮生长”的标签。
在从业人员方面,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显示,我国医美行业非法执业者数量是合规执业者数量的8倍多。白皮书指出,美容师、美发师、美甲师、纹绣师等行业都有人混迹在需要一定医学要求的医美行业,却并不一定具备相应能力。
田亚华指出:“医美行业在相对宽松的政策条件下运行太久了,国内医美行业没有确切的标准,对医美医生的门槛较低,导致非法医美泛滥成灾,甚至非法医美机构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合法的医美机构,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奇观。”
为行业乱象买单的还是消费者。上述白皮书指出,100万非法不明注射物受害者中,约15万人患轻度精神类疾病,5000多人导致严重类精神弊病,1700人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乱中寻序已成为医美行业各方共识,监管层也针对医美乱象问题频繁出招。
在行政处罚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已多次发起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
例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7部门联合开展的,为期一年多的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中,截至2019年1月,共查处案件2700多件,吊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8家,全国公安机关共捣毁制售假药黑窝点728个。
2019年9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在官网发文明确,医疗美容产品不是化妆品,应由医生操作使用。
对于近些年有增无减的医美投诉,田亚华说:“要想解决长效问题,还需要更细化的行业规范”。
实际上,2002年至今,国内曾陆续发布医疗美容机构基本标准以及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针对医美的行业规范《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早在2002年已经开始实施,由原卫生部颁布,已施行超过十余年,于2016年修正过一次。新一版《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现已进行到第9稿,有望在2020年出台。
14日,一位参与法规修订的业内专家向记者透露,该法规制定中,有发言权的90%以上来自公立机构,而民营医疗机构的话语权很少。但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目前民营机构已占据医美终端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田亚华强调,医美领域的行业标准,应该包含准入、技术、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有关监管措施需要尽快更新,内容上需要更加贴合当下行业的实际问题,为剔除非法医美形成详细的依据,同时让合法医美机构提供更专业服务”。
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
2019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医美行业出现明显的“寒流”。
13日,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行业从业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最近一刷朋友圈就能看到很多条转让医美机构的消息”。
“医美机构牌照审批比较麻烦,很多医美机构倒闭后,会将医美机构进行转让,接手的商户在工商里面注册更新即可。这个过程也导致很多倒闭的医美机构数据并没有完全呈现出来,但近些年市场上确实有大量的医美机构在转让和出售。”上述行业从业者说。
以北京地区为例,时代周报记者在天眼查网站以“医疗美容”为关键词检索时发现,截至3月16日,北京地区共有医疗美容相关商户27793家,其中企业状态为吊销的有6804家,注销的有7735家,即已有超过半数的医疗美容类型企业退出了北京的医美市场。
而在寒冬之下,黑天鹅“新冠肺炎”疫情悄然而至,这让国内医美行业更加“雪上加霜”。
田亚华指出,在严监管即将来临以及行业寒冬的背景下,“医美行业已经告别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医美行业正在去泡沫化,转向专业化,通过亲戚朋友关系的‘拉皮条’式营销行不通了,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医美机构要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同时抓住下沉市场和银发市场,从而开发出新的增量市场”。
“会出现行业洗牌,我们(行业内人士)都清楚,这两年医美行业的发展会比以往更加复杂、更加严峻。” 上述医美机构负责人表示,在新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下,医美行业在以肉眼可见的加速度进行着行业洗牌。
其还表示,此消彼长,有挑战也有机会。“细分领域的特色医美机构凭借其凸出的技术,运营管理单一且灵活、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深耕细作于细分市场,将会在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壮大、加速蔓延,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就像韩国、日本很多小而精的医疗机构,市场化运作还是非常成功的。”